寧波地處東海之濱,海洋漁業資源豐厚。據寧波檢驗檢疫局統計,2017年1~9月,寧波地區共完成活魚出口1514.5噸,貨值1129.7萬美元,同比提高5%。在出口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,活魚出口逆勢增長。
據悉,寧波地區出口活魚主要為鱸魚、紅魚、真鯛、黑鯛,出口國為韓國。在韓國,魚是人們餐餐不可或缺的美食。生魚片、魚干、魚湯、辣魚、烤魚,魚在韓式料理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。根據韓國《東亞日報》的調查數據顯示,韓國水產品人均消費量高,穩居世界第一。
雖然韓國水產品消費量大,但其本國的水產供應量卻不高,主要由于韓國漁業企業未能取得俄羅斯水域的明太鱈魚捕撈配額,再加上韓國近海漁類資源日漸枯竭,同時韓國政府為了應對日益擴大的環境污染問題,針對養殖業實施的環保法規越來越嚴格,使得韓國漁業產業的規模日漸縮減,進一步依賴進口。據韓國國立水產品質量研究院統計資料顯示,在韓國從國外進口的鮮活魚中,90%以上來自中國,而來自中國的活魚中,又有相當一部分來自寧波。
活魚是寧波地區的特色出口產品,屬于高風險鮮活出口水產品。近年來,寧波活魚經檢測合格后出口,未發生一起因質量原因產生的退貨或通報。得益于過硬的質量,“寧波活魚”在韓國這一主要消費市場的口碑越來越好,活魚出口量連續增長的同時,也帶來了價格的一路上漲。然而,隨著各國技術性貿易壁壘不斷加強,活魚出口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。根據韓國最新出臺的《進口食品安全管理特別法》,除了要求出口韓國水產品企業實施衛生注冊,還增加了檢測項目,提高了檢測標準和水產品口岸查驗頻率,我國水產品至少面臨抗生素、激素等77項指標檢測。
為了更好地扶持這一特色產業發展,寧波檢驗檢疫局一是打造現代化、標準化的養殖模式。實施區域化管理,對出口企業和養殖基地實施“五統一”管理模式,建立全過程監控檢測體系,對種苗引進、養殖、防治、檢測、出口等全過程進行全程監控;二是強化幫扶,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。全面了解國外信息,根據產品特性和進口國家對水生動物疾病相關要求,開展風險評估。結合水生動物疫病監控計劃,對出口養殖活魚疫病項目實施布控。在充分進行風險評估的基礎上,由原來的預檢合格后一個月內可報檢出運三個航次,改為一個季度檢測一次,檢測合格后放行次數不限,實現“管得住放得快”的良好效果;三是實行“24小時預約加班”制度和“5+2”工作制,不管企業何時裝船出運,只要企業有需求,檢驗檢疫人員隨時到崗,實施監裝,保證節假日期間和8小時以外活魚能夠正常出口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