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,溫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發布《2017年溫州市海洋環境公報》。公報指出,海水質量8月最好,5月、10月次之,3月最差,遠岸優于近岸。從抽查檢測結果來看,溫州初級水產品質量整體良好。
公報顯示,海水中主要超標物質為無機氮、活性磷酸鹽。2017年,市海洋與漁業局共對溫州市8個入海排污口進行12次監測,部分排污口存在超標排放現象。與2016年相比,排污口污水排放量增加,氨氮、總磷、石油類和砷排放量增加,化學需氧量、懸浮物和重金屬排放量減少。
海水水質是否影響水產品安全呢?溫州市海洋與漁業局漁業處負責人告訴記者,漁業產業處每年都會組織開展全市初級水產品(未經加工的水產品)抽檢工作,2016—2017年,每年開展400批次的水產品抽檢,均未發現問題水產品。同時,農業農村部、省海洋與漁業局等部門在溫州隨機抽檢的初級水產品中,同樣沒有發現問題水產品。從檢測結果來看,溫州初級水產品質量整體狀況良好。
另外,按照《浙江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規定》(2017年5月1日起實施)有關規定,規模農產品生產者實行農產品合格證管理,其他農產品生產者實行農產品生產者信息卡管理。至于合格證,只用手機一掃就會顯示生產經營者、產品合格方式、生產日期等信息。持證水產品是自檢或委托檢測合格的產品,是生產經營者對生產產品質量自我承諾的方式,也是建立從“源頭到餐桌”全過程監管的新機制。
據悉,2017年,溫州蒼南縣已列入全省水產品合格證管理試點開展此項工作,今年溫州將全面推進規模水產品生產者合格證管理工作,爭取今年年底全市規模水產品生產者全面實施水產品合格證管理。




